食讀作si.簞食 dān sì 簞食(簞食) (1) 裝在簞笥里的飯食 (2) ∶指用飯菜犒勞軍隊(duì) 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迎將軍乎。——《三國(guó)志·諸葛亮傳》 1.裝在簞笥里的飯食。《左傳·宣公二年》:“而為之簞食與肉,寘諸橐以與之。” 清 唐孫華 《維揚(yáng)舟中作》詩(shī)之五:“黃壚處處提簞食,綠柳村村掛紙錢。” 2.猶蔬食。《后漢書·方術(shù)傳上·樊英》:“若申其志,雖簞食不厭也。”《游宦紀(jì)聞》卷八引 宋 蘇紹叟 《摸魚兒》詞:“文章事,到底將身自誤,功名難料遲暮。鶉衣簞食年年瘦,受侮世間兒女。” 明 唐順之 《書醫(yī)施氏婦事》:“鄉(xiāng)鄰之鬭,雖圣賢亦謂可以無救,而簞食之費(fèi),雖好名者亦所必惜。” 簞食瓢飲:語出《論語·雍也》:“一簞食,一瓢飲,在陋巷,人不堪其憂, 回也不改其樂。賢哉回也!”后用為生活簡(jiǎn)樸,安貧樂道的典故。 簞食壺漿:語出《孟子·梁惠王下》:“簞食壺漿以迎王師”百姓用簞盛飯,用壺盛湯來歡迎他們愛戴的軍隊(duì)。形容軍隊(duì)受到群眾熱烈擁護(hù)和歡迎的情況。簞食”的食有兩種讀法:(1)簞食,拼音dān sì,是指裝在簞笥里的飯食。這里讀 sì 。(2)簞食壺漿(dān shí hú jiāng),漢語詞匯:釋義:用簞裝著飯食,用壺盛著漿湯。這里讀shí。現(xiàn)讀dān shí hú jiāng,舊讀dān sì hú jiāng。食[ shí ]1.吃。特指吃飯:~肉。廢寢忘~。2.吃的東西:面~。小雞覓~。豐衣足~。3.供食用或調(diào)味用的:~糖。~鹽。4.人所見到的日、月虧缺或完全看不到的現(xiàn)象:日~。月~。食[ sì ],拿東西給人吃。擴(kuò)展資料:食組詞示例如下:(1)食物[ shí wù ]可以充饑的東西。(2)食品[ shí pǐn ]商店出售的經(jīng)過加工制作的食物:罐頭~。~公司。(3)食用[ shí yòng ]做食物用:~油。~植物。(4)食鹽[ shí yán ]無機(jī)化合物,成分是氯化鈉,有海鹽、池鹽、巖鹽和井鹽四種。無色或白色晶體,有咸味。用于制染料、玻璃、肥皂等,也是重要的調(diào)味劑和防腐劑。通稱鹽。參考資料:搜狗百科---簞食壺漿參考資料:搜狗百科---簞食食拼音:sì ,shí ,yì ,食 shí 吃:食肉。食欲。 吃的東西:食品。糧食。零食。豐衣足食。 俸祿:“君子謀道不謀食”。 日月虧缺或完全不見的現(xiàn)象:日食。月食。 食 sì 拿東西給人吃:食母(乳母)。 食 yì 用于人名:酈食其(jī)(中國(guó)漢代人)。 所以,一簞食,一瓢飲中簞食和簞食壺漿的食都念作Shí;簞食壺漿dān shí hú jiāng百姓用簞盛食物,用壺盛酒水來歡迎他們愛戴的軍隊(duì)。形容軍隊(duì)受到群眾的擁護(hù)、愛戴和歡迎的情形。簞(本意指古代盛飯的圓形竹器),名詞作動(dòng)詞,用簞來盛、舀。食,名詞,干糧主食。漿,發(fā)酵飲料(低度濁酒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