怎么栽三七,怎樣種植三七
發(fā)布時間:2022-05-31 08:17
編輯:網(wǎng)絡
點擊:265
怎樣種植三七每667米2播種量:行株距7厘米×7厘米約7.5萬~9萬粒;10厘米×7厘米約5萬~6萬粒,10厘米×10厘米約3.3萬~4萬粒,土地利用面積50%~60%。播種期是11月上旬至下旬,最遲不超過翌年1月。在播種前先用木料制作……
1,怎樣種植三七
每667米2播種量:行株距7厘米×7厘米約7.5萬~9萬粒;10厘米×7厘米約5萬~6萬粒,10厘米×10厘米約3.3萬~4萬粒,土地利用面積50%~60%。
播種期是11月上旬至下旬,最遲不超過翌年1月。
在播種前先用木料制作打穴模板,即在長1.3~1.5米、寬30厘米左右的木板上,固定直徑1厘米、長5厘米的若干圓形木釘,木釘?shù)呐帕幸?guī)格為4厘米×5厘米或5厘米×5厘米。用種子打穴模板在畦面上打出深1厘米左右的土穴,將處理好的三七種子人工放入打好的土穴中,一穴放一粒種子。播后均勻撒一層混合肥,主要是農(nóng)家肥加少量鈣、鎂、磷肥,以畦面見不到種子外露為宜,然后蓋上一層2~3厘米厚的稀薄稻草或茅草,起保溫、保濕作用。
2,三七種苗怎么移栽才能成功 三七種植條件有哪些
三七種苗移栽方法:三七苗,通常高8~15 厘米,經(jīng)過一年的生長發(fā)育成為子條,用作種苗。一年生三七苗,也叫一年七。三七子條的起苗時間:從12月的中下旬~翌年1月中下旬,因此時三七的休眠芽還未萌動。三七子條起苗方法:可以用削尖的竹條或木棍,從苗床面的一邊向另一邊,將一年生三七子條挖起。消毒后,用水沖洗晾干移栽。將山草、松葉、作物桔桿等切成5~10厘米長,均勻鋪蓋于床面,以床面土不外露為準。
二年生三七移栽后的注意事項:在每年的12月份種苗移栽,稱二年七。二年生三七,一般在3~4月份出苗展葉,5月中下旬莖頂逐漸出現(xiàn)花芽、現(xiàn)蕾、抽薹,8~9月份開花結籽,10月下旬紅籽逐漸成熟,11~12月份即可采收播種,紅籽采摘下棵后的三七進入休眠階段,等待第二年2~3月份發(fā)芽展葉。
3,如何栽種三七
栽種三七:
〈一〉.選地:三七屬五加科人參屬植物,生長周期較長,喜陰涼潮濕的氣候.
二〉.整地及大棚搭建: 三七種苗移栽要求在12月至第二年l月現(xiàn)挖現(xiàn)移栽。因為三七的休眠期為60—90天,如在立春節(jié)令時還未播種完,會因氣候二影響其出苗率及正常生長,造成無可挽回的經(jīng)濟損失。同時不要將雜草堆放在地里燒成灰,因為堆放雜草焚燒的地方會因土地燒焦而造成三七出苗不齊。
〈三〉.栽種: 大棚搭建好,做好墑(墑寬1.2—1.4m,高15—20cm),栽種規(guī)格10×13—15cm,種植密度2.6—3.2萬株/畝。移栽前施用底肥(每控1.5至2市斤鈣鎂磷肥做基肥,這樣有利于來年三七出苗期根部養(yǎng)分的吸收);消毒殺蟲:(用5%的辛硫磷顆粒施撒于墑面上,以防三七苗在休眠期被地下害蟲咬吃)。在移栽三七種苗時做到壞的不栽,挖爛的不栽,芽被損壞的不栽,太小、根系不好的不栽。栽種完蓋土幷用松毛葉撒于墑面上,以保濕防凍.
〈四〉.管理: 三七播種后要到3—4月才出苗,栽完之后應及時進行人工澆水,方法用噴頭淋澆至墑面流水為止,一般一個月澆2—3次透水。這樣,栽種好的三七苗成活率要好些。
4,如何盆栽三七
三七宜選坡度在5-15度的排水良好的緩坡地,富含有機質的腐殖質土或砂壤土種植。繁殖方法用種子繁殖,用新高脂膜拌種(可與種衣劑混用)驅避地下病蟲,隔離病毒感染,不影響萌發(fā)吸脹功能,加強呼吸強度,提高種子發(fā)芽率。整地下種后,再用新高脂膜600——800倍液噴霧土壤表面,可保墑防水分蒸發(fā)、防曬抗旱、保溫防凍、防土層板結,窒息和隔離病蟲源,提高出苗率。
三七育苗一年后移栽。要求邊起苗、邊選苗、邊移栽。幼苗移栽后,噴施新高脂膜,可有效保證地上水分不蒸發(fā),苗體水分不蒸騰,隔絕病蟲害,縮短緩苗期,快速適應新環(huán)境,健康成長。移栽定苗后的大田,要及時除草,松土,確保水肥充足,滿足植株營養(yǎng)供應。葉片開始擴展的時候,向葉面上噴施藥材根大靈,使葉面光合作用產(chǎn)物(營養(yǎng))向根系輸送,提高營養(yǎng)轉換率和松土能力,使根莖快速膨大,藥用含量大大提高。種植技術
景天三七性喜溫暖氣候、耐旱、亦能耐寒。對土質要求不嚴,但以砂質土為好。扦插、分株均能繁殖。
3.1 扦插
從春至秋,剪取母株的地上莖,每段10~15cm,插于砂壤苗床中,保持土壤濕潤,如有20℃以上溫度,約一周內生根,成活極易。
3.2 分株
宜春秋進行分株,方法與其它品種相同。分株后上盆和露地栽植均可。
3.3 管理
景天三七的栽培管理比較粗放,露地大面積栽培,不須經(jīng)常澆水施肥,都能生長繁茂,只是盛夏炎熱,干旱嚴重時,2~3月澆水施肥1~2次即可。盆栽景天三七,擺于阻濕或陽光充足的地方都能很好生長,見干則澆水,不可澆得過多。肥料種類不苛求,只要充分腐熟,按1∶5加水配比,間月施一次。寒冷時節(jié),露地種植的景天三七可用草簾或薄膜覆蓋,以避霜雪,盆栽植株移至屋檐或走廊下,在0℃左右氣溫下也不會凍壞。
5,怎樣移植三七
藤三七,又稱洋落葵,屬于落葵科多年蔓生植物,原產(chǎn)于巴西,在我國很多地區(qū)均有種植,尤其在南方地區(qū)種植較多。其栽培容易,病蟲害發(fā)生少且營養(yǎng)高、口味好,含有豐富的Va和Vc,具有滋補、壯腰膝、消散痰、活血、健胃保肝等作用,是天然的綠色保健兼藥用食品,值得大力推廣、種植及食用。 藤三七耐熱,喜溫暖濕潤、半陰的氣候,忌強光照。對土壤要求不嚴,耐旱,耐澇。生命力旺盛,葉即使不采摘,下部葉片也不黃化,而且葉片越來越大。其生長適溫25—30℃,遇0℃以下低溫或霜凍,地上部份即死亡,在南方地區(qū),地下部份能越冬,北方地區(qū)地下部份不能越冬。因此,南方多采用露地栽培,北方則多采用溫室栽培。 藤三七可在3—4月采用株芽或扦插繁殖。苗齡30天左右,即可移植到土地肥沃、半陰的地塊。移植前種植地畝施腐熟農(nóng)家肥3000—5000kg,復合肥50—100kg作基肥,整1.5m寬的高畦,雙行植,株距40cm左右。 成活后要及時中耕除草、澆水施肥。生長初期打頂,可促進側枝的發(fā)生,株芽和花穗要及時摘去,否則消耗植株的營養(yǎng)。在炎烈的夏季,光照過強時,可選用透光率50—60%的遮陽網(wǎng)遮蔭,有利于植株營養(yǎng)生長,提高商品質量。 藤三七可收獲葉片、嫩梢、株芽和塊根。在生長初期可零星采收葉片和嫩梢;在生產(chǎn)盛期,可大量采收葉片和嫩梢,但以不影響植株生長為度。采收時以產(chǎn)品不老化為標準。塊根一般秋后或換茬作為輔藥用時收獲;株芽可待植株長大后隨時收獲。 藤三七很少發(fā)生病蟲害,其主要病害是褐斑,被害葉片上病斑近圓形,邊緣近紫紅色,邊界清晰,易穿孔,嚴重時病斑密布,不能食用。防治方法:一是適當密植,注意通風,控制澆水量;二是噴施植寶素7500倍液,促使植株早生快發(fā);三是發(fā)病初期噴施75%百菌清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50%速克靈2000倍液。
6,如何種植三七 怎樣種植三七才是正確的呢
三七為多年生宿根性草本植物,每年有一個生長周期。通常,兩年以上的三七在一個生長周期內有兩個生長高峰,4—6月的營養(yǎng)生長高峰和8—10月的生殖高峰。三七種子的發(fā)芽溫度為10—30℃,最佳溫度為20℃,種子的休眠期為45d—60d,種苗在休眠過程中需要經(jīng)一段時間的低溫處理才會萌發(fā),而且對光的反應非常敏感;傳統(tǒng)認為需要自然光照30%才能正常生長發(fā)育,故三七蔭棚有“三成透光,七成蔽蔭”之說;據(jù)最新研究表明,最適宜的三七棚透光度為8%—12%,超過17%三七的生長就會受到不利的影響!
三七從播種到收獲,要經(jīng)3年以上的時間;一年生三七的根通常用做種苗,從第二年的植株起便能開花結實,一般7月現(xiàn)蕾,8月開花,9月結實,10至11月果實分批成熟。
通過栽培實踐,了解到三七生長過程中,宜接受漫射光而切忌強烈陽光的直接照射。
三七是典型的陰生植物,這種生態(tài)習性與三七本身的組織構造特征相一致。具有豐富生產(chǎn)經(jīng)驗的七農(nóng),對三七生長發(fā)育期適宜的光照條件,大致為三成透光七成遮陰,在具體做法中又根據(jù)三七株齡及不同生育期中透光的需求而有所區(qū)別。根據(jù)一年中的氣候狀況及生育期特點,通過調整天棚上蔭蔽物的疏密程度,調節(jié)園內的透光度。例如在5月上旬,正值各類三七苗的生長初期,此時年降水量偏少,太陽輻射光較強,且日照時數(shù)長 ,為維護這一階段三七苗的正常生長,應適當加大蔭蔽度,棚內的透光度約為25-30%。進入雨季后,由于云量增多,大氣濕度增大,日照時數(shù)比春季減少,總輻射也較低,而三七正進入生長旺盛期,此時宜減少蔭蔽,加大園內的光照,透光度可增加到40%,具體控制園內蔭蔽度的多少,需根據(jù)當時當?shù)氐膶嶋H情況而定,切忌生搬硬套。
種植栽培
1、選地、整地:宜選坡度在5-15度的排水良好的緩坡地,富含有機質的腐殖質土或砂壤土。農(nóng)田地前作以玉米、花生或豆類為宜,切忌茄科作前作。地塊選好,要休閑一至半年,多次翻耕,深15~20厘米,促使土壤風化。有條件的地方,可在翻地前鋪草燒土或每畝施石灰100千克,作土壤消毒。最后一次翻地每畝施充分腐熟的廄肥5000千克,餅肥50千克,整平耕細,作畦,畦向南,畦寬1.2-1.5米,畦間距50~150厘米,畦長依地形而定,畦高30-40厘米,畦周用竹竿或木棍攔擋,以防畦士流坍,畦面呈瓦背形。
2、繁殖方法:用種子繁殖。
(1)選種種子處理:每年10-11月,選3—4年生植株所結的飽蔭成熟變紅果實,摘下,放人竹篩,搓去果皮,洗凈,晾干表面水分。用65%代森鋅400倍液,或50%托布津1000倍液浸種10分鐘消毒處理。三七種子干燥后易喪失生命力,因此,應隨采隨播或采用層積處理保存。
(2)播種:用工具劃印行,以行株距6厘米×5厘米進行點播,然后均勻撒一層混合肥(以腐熟農(nóng)家肥或與其它肥料混臺),畦面蓋一層稻草,以保持畦面濕潤和抑制雜草生長,每畝用種7萬-10萬粒,折合果實10~12千克。
如播種澆水后采取覆蓋銀灰色地膜的方法,可起到明顯的增產(chǎn)和良好的保水節(jié)肥等效果。
(3)苗期管理和移栽:天氣干旱時,應經(jīng)常澆水,雨后及時排去積水,定期除草。苗期追肥一般以磷肥為主,通常追施3次,第一次在3月份苗出齊后進行,后2次分別在5月、7月進行。苗期天棚透光度要根據(jù)不同季節(jié)的光照度變化加以調節(jié)。三七育苗一年后移栽,一般在12月至翌年1月移栽。要求邊起苗、邊選苗、邊移栽。起根時,嚴防損傷根條和芽胞。選苗時要剔除病、傷、弱苗,并分級栽培。三七苗根據(jù)根的大小和重量分三級:千條根重2千克以上的為一級;千條根重1.5~2千克的為二級;1.5千克以下的為三級。移栽行株距:一、二級為18厘米×15~18厘米;三級的為15厘米×15厘米。種苗在栽前要進行消毒。多用300倍代森鋅浸蘸根部,浸蘸后立即撈出晾干并及時栽種。
3、田間管理
(1)除草和培土:三七為淺根植物,根系多分布于15厘米的地表層,因此不宜中耕,以免傷及根系。幼苗出土后,畦面雜草應及時除去,在除草的同時,如發(fā)現(xiàn)根莖及根部露出地面時應進行培土。
(2)淋水、排水:在干旱季節(jié),要經(jīng)常淋水保持畦面濕潤,淋水時應噴灑,不能潑淋,否則造成植株倒伏。在雨季,特別是大雨過后,要及時除去積水,防止根腐病及其它病害發(fā)生。
(3)搭棚與調節(jié)透光度:三七喜陰,人工栽培需搭棚遮蔭,柵高1.5~1.8米,棚四周搭設邊棚。棚料就地取材,一般用木材或水泥預制行條作棚柱,柵頂拉鐵絲作橫梁,再用竹子編織成方格,鋪設棚頂蓋。棚透光多少,對三七生長發(fā)育有密切影響。透光過少,植株細弱,容易發(fā)生病蟲害,而且開花結果少;透光過足葉片變黃,易出現(xiàn)早期凋萎現(xiàn)象一般應掌握“前稀、中密、后稀”的原則,即春季透光度為60%~70%,夏季透光度稍小,為45%~50%,秋季氣溫轉涼,透光度逐漸擴大為50%~60%。
(4)追肥:三七追肥要掌握“多次少量”的原則。一般幼苗萌動出土后,撒施2-3次草木灰,每畝用50~100千克,以促進幼苗生長健壯。4-5月施1次混臺有機肥(廄肥、草木灰2:1),每畝用2000千克,留種地塊加施過磷酸鈣15千克,以促進果實飽滿。冬季清園后,每畝再施混合肥2 000-3 000千克。
(5)打薹:為防止養(yǎng)分的無謂消耗,集中供應地下根部生長,于7月出現(xiàn)花薹時,摘除全部花薹,可提高三七產(chǎn)量。打薹應選晴天進行。
7,我想種植三七但不知道怎么種
請參考:
三七種植技術特點
由于三七特殊的生長環(huán)境和植物屬性,對種植環(huán)境具有特殊要求,本文重點介紹三七種植技術的特點和特殊要求。 三七起源于第三紀,屬古熱帶殘遺植物,分布范圍極其狹小,這主要與三七在生理生態(tài)上對環(huán)境的適應能力有很大的關系。
三七為多年生宿根性草本植物,每年有一個生長周期。通常,兩年以上的三七在一個生長周期內有兩個生長高峰,4—6月的營養(yǎng)生長高峰和8—10月的生殖高峰。三七種子的發(fā)芽溫度為10—30度,最佳溫度為20度,種子的休眠期為45d—60d,種苗在休眠過程中需要經(jīng)一段時間的低溫處理才會萌發(fā),而且對光的反應非常敏感;傳統(tǒng)認為需要自然光照30%才能正常生長發(fā)育,故三七蔭棚有“三成透光,七成蔽蔭”之說;據(jù)最新研究表明,最適宜的三七棚透光度為8%—12%,超過17%三七的生長就會受到不利的影響。
三七從播種到收獲,要經(jīng)3年以上的時間;一年生三七的根通常用做種苗,從第二年的植株起便能開花結實,一般7月現(xiàn)蕾,8月開花,9月結實,10至11月果實分批成熟。三七花批量上市也一般在9月份左右。
云南省三七主產(chǎn)區(qū)地處低緯度高原,氣候的特點是夏長冬暖,熱量比較豐富,年溫差變化比較小,年平均氣溫為15.8-19.3℃(云南省氣象局資料室,1982),一年內除了12月中旬至次年2月中旬,日溫低氣溫出現(xiàn)≥0.0℃的天氣外,最低氣溫多年的平均值為0-2℃,歷年日平均氣溫穩(wěn)定≥10℃的天數(shù)為265-307天,年有效積溫達4863.7-6436.8℃。夏季由于雨量集中,太陽輻射明顯下降,形成6-8月的平均氣溫為21.5-22.5℃,適宜的溫度及水分條件,為三七的生長發(fā)育提供優(yōu)越的自然環(huán)境。冬季月平均溫度為11℃,地上部分的生長已經(jīng)停止,但此時5cm地溫仍保持14℃(地區(qū)平均值),這是三七莖葉在冬季仍能保持生機的原因,較高的地溫,有利于根部養(yǎng)份的積累,特別對已播種入土種子的種胚后熟的形態(tài)發(fā)育極為有利,種胚后熟期能夠通過冬季階段時自然完成,這對三七的育苗工作,提高種子的出苗率,提供了極為有利的條件。這樣得天獨厚的自然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,是文山州發(fā)展三七生產(chǎn)的有利因素。
三七產(chǎn)區(qū)的地貌復雜,地勢起伏大,造成氣溫的垂直差異顯著,冬春季(12月至次年4月)及夏末秋初(8-10月),受大氣環(huán)流冷空氣侵襲的影響,造成短時性及局部的霜凍和低溫災害,特別是低溫冷害,雖未曾出現(xiàn)降雪和霜凍現(xiàn)象,氣溫也未降至凝霜0℃值,但氣溫驟然降低至作物生長的臨界值以下(周以仁等,1980)造成的危害較大,這類情況幾乎隔數(shù)年就可能出現(xiàn)。在富寧縣海拔低于500m的產(chǎn)區(qū),在夏季氣溫較高,加上焚風效應及局部環(huán)流影響,氣溫更有增高傾向,可能出現(xiàn)日最高氣溫≥35℃的天氣,蒸發(fā)加強,很可能造成植株萎焉。以上兩種情況的出現(xiàn),一定要采取妥善措施,盡量減少損失。
通過栽培實踐,了解到三七生長過程中,宜接受漫射光而切忌強烈陽光的直接照射。三七是典型的陰生植物,這種生態(tài)習性與三七本身的組織構造特征相一致。具有豐富生產(chǎn)經(jīng)驗的七農(nóng),對三七生長發(fā)育期適宜的光照條件,大致為三成透光七成遮陰,在具體做法中又根據(jù)三七株齡及不同生育期中透光的需求而有所區(qū)別。
根據(jù)一年中的氣候狀況及生育期特點,通過調整天棚(紀大干等,1970)上蔭蔽物的疏密程度,調節(jié)園內的透光度。
例如在5月上旬,正值各類三七苗的生長初期,此時年降水量偏少,太陽幅射光較強,且日照時數(shù)長 ,為維護這一階段三七苗的正常生長,應適當加大蔭蔽度,棚內的透光度約為25-30%。進入雨季后,由于云量增多,大氣濕度增大,日照時數(shù)比春季減少,總輻射也較低,而三七正進入生長旺盛期,此時宜減少蔭蔽,加大園內的光照,透光度可增加到40%,具體控制園內蔭蔽度的多少,需根據(jù)當時當?shù)氐膶嶋H情況而定,切忌生搬硬套。
三七產(chǎn)區(qū)的氣候與全省一樣,干濕季十分明顯。文山州的年降水量比較充沛,近10年各地降水量平均為1163mm。南部地區(qū)達1300mm以上。三七生長發(fā)育期要求比較濕潤的環(huán)境,植株的正常生長要求保持25-40%的土壤水分,并要求三七園內的相對濕度達到70-80%。雨季時由于年降水量的80%以上集中于5-10月,這期間園內可以依賴于大氣降水。
有些地區(qū)土壤滲透大,只要無降水天數(shù)較長,就可能形成干旱,園內就需要進行人工澆灌,來維持一定的濕度。水分的人工調節(jié)主要在冬、春季,這時天氣晴朗,日照充足,降水稀少而風速大,蒸發(fā)力強盛,土壤水分迅速減少,這時除了進行人工澆灌外,還必須注意適當?shù)奶镩g管理,利用鋪蓋廂面草及調整園內天棚的搭蓋,來保持園內的濕度。
同時還必須注意各不同生長發(fā)育階段的三七苗,對水分的特殊要求,如播種至子苗展葉期,子條的出苗期以及綠果轉紅果期等。發(fā)生旱情時一定要抗旱澆水,防止出現(xiàn)生理性干旱,直接影響紅籽收成。各地的年降水量不一,必須根據(jù)當?shù)氐木唧w情況,同時在選擇及建造三七園時,應當把水源條件作為重要問題來考慮。在年降水較多的年份或地區(qū),則應做到在大雨或暴雨后防洪排澇,及時排除園內積水,土壤含水量過多,通氣不良,如果園內較長時間處于遭水狀態(tài),直接危害植物生存,可能引起三七遭根而死亡。園內相對濕度過大時,容易引起各種病害的爆發(fā),這在日常管理中不可忽視的。是三七生存的基礎,植株通過土壤獲得生存所必需的水分、養(yǎng)料、空氣和熱量,土壤的結構、肥力和通透性直接影響三七的生長發(fā)育。
文山州栽培三七已遍及全州8個縣,產(chǎn)區(qū)的海拔高度懸殊顯著,從海拔340-1800m都有三七種植區(qū),復雜的地貌形成熱、水、土等條件的空間差異突出,直接影響局部地區(qū)的水、熱條件,加上成土母巖類型多樣,土壤質地和土壤肥力的自然差異是比較大的。我們目前所了解到三七幾乎能在粘性較重、通透性差、pH值4.5-5.6的酸性紅壤和黃壤中生長,也可以在pH值近中性的黑色砂壤土中生長,這完全是長期以來人為生產(chǎn)活動的結果。通過翻耕、施肥、澆灌、輪作等多種生產(chǎn)方式,在一定程度上已經(jīng)改進了土壤結構,提高了土壤肥力狀況,這也是新、老產(chǎn)區(qū)間存在的三七長勢和產(chǎn)量等方面有差別的原因。因此在發(fā)展三七生產(chǎn)中,對土壤的利用要養(yǎng)用兼重,根據(jù)本地區(qū)土質和肥力的特點,進行合理施肥。通過正確的耕作方法,協(xié)調土壤中水、肥、氣、熱的狀況,創(chuàng)造微生物的適宜生活條件,加速有機質礦化,促進養(yǎng)分增加,逐步改善土壤結構,提高土壤肥力,防止土壤惡化。特別在澆灌困難的山區(qū),通過加強田間管理,調整養(yǎng)分狀況,逐步提高土壤肥力,使土壤朝著人為活動有利的方向發(fā)展。
8,三七要如何種植
三七為多年生宿根性草本植物,每年有一個生長周期。通常,兩年以上的三七在一個生長周期內有兩個生長高峰,4—6月的營養(yǎng)生長高峰和8—10月的生殖高峰。三七種子的發(fā)芽溫度為10—30℃,最佳溫度為20℃,種子的休眠期為45d—60d,種苗在休眠過程中需要經(jīng)一段時間的低溫處理才會萌發(fā),而且對光的反應非常敏感;傳統(tǒng)認為需要自然光照30%才能正常生長發(fā)育,故三七蔭棚有“三成透光,七成蔽蔭”之說;據(jù)最新研究表明,最適宜的三七棚透光度為8%—12%,超過17%三七的生長就會受到不利的影響!
三七從播種到收獲,要經(jīng)3年以上的時間;一年生三七的根通常用做種苗,從第二年的植株起便能開花結實,一般7月現(xiàn)蕾,8月開花,9月結實,10至11月果實分批成熟。
通過栽培實踐,了解到三七生長過程中,宜接受漫射光而切忌強烈陽光的直接照射。
三七是典型的陰生植物,這種生態(tài)習性與三七本身的組織構造特征相一致。具有豐富生產(chǎn)經(jīng)驗的七農(nóng),對三七生長發(fā)育期適宜的光照條件,大致為三成透光七成遮陰,在具體做法中又根據(jù)三七株齡及不同生育期中透光的需求而有所區(qū)別。根據(jù)一年中的氣候狀況及生育期特點,通過調整天棚上蔭蔽物的疏密程度,調節(jié)園內的透光度。例如在5月上旬,正值各類三七苗的生長初期,此時年降水量偏少,太陽輻射光較強,且日照時數(shù)長 ,為維護這一階段三七苗的正常生長,應適當加大蔭蔽度,棚內的透光度約為25-30%。進入雨季后,由于云量增多,大氣濕度增大,日照時數(shù)比春季減少,總輻射也較低,而三七正進入生長旺盛期,此時宜減少蔭蔽,加大園內的光照,透光度可增加到40%,具體控制園內蔭蔽度的多少,需根據(jù)當時當?shù)氐膶嶋H情況而定,切忌生搬硬套。
種植栽培
1、選地、整地:宜選坡度在5-15度的排水良好的緩坡地,富含有機質的腐殖質土或砂壤土。農(nóng)田地前作以玉米、花生或豆類為宜,切忌茄科作前作。地塊選好,要休閑一至半年,多次翻耕,深15~20厘米,促使土壤風化。有條件的地方,可在翻地前鋪草燒土或每畝施石灰100千克,作土壤消毒。最后一次翻地每畝施充分腐熟的廄肥5000千克,餅肥50千克,整平耕細,作畦,畦向南,畦寬1.2-1.5米,畦間距50~150厘米,畦長依地形而定,畦高30-40厘米,畦周用竹竿或木棍攔擋,以防畦士流坍,畦面呈瓦背形。
2、繁殖方法:用種子繁殖。
(1)選種種子處理:每年10-11月,選3—4年生植株所結的飽蔭成熟變紅果實,摘下,放人竹篩,搓去果皮,洗凈,晾干表面水分。用65%代森鋅400倍液,或50%托布津1000倍液浸種10分鐘消毒處理。三七種子干燥后易喪失生命力,因此,應隨采隨播或采用層積處理保存。
(2)播種:用工具劃印行,以行株距6厘米×5厘米進行點播,然后均勻撒一層混合肥(以腐熟農(nóng)家肥或與其它肥料混臺),畦面蓋一層稻草,以保持畦面濕潤和抑制雜草生長,每畝用種7萬-10萬粒,折合果實10~12千克。
如播種澆水后采取覆蓋銀灰色地膜的方法,可起到明顯的增產(chǎn)和良好的保水節(jié)肥等效果。
(3)苗期管理和移栽:天氣干旱時,應經(jīng)常澆水,雨后及時排去積水,定期除草。苗期追肥一般以磷肥為主,通常追施3次,第一次在3月份苗出齊后進行,后2次分別在5月、7月進行。苗期天棚透光度要根據(jù)不同季節(jié)的光照度變化加以調節(jié)。三七育苗一年后移栽,一般在12月至翌年1月移栽。要求邊起苗、邊選苗、邊移栽。起根時,嚴防損傷根條和芽胞。選苗時要剔除病、傷、弱苗,并分級栽培。三七苗根據(jù)根的大小和重量分三級:千條根重2千克以上的為一級;千條根重1.5~2千克的為二級;1.5千克以下的為三級。移栽行株距:一、二級為18厘米×15~18厘米;三級的為15厘米×15厘米。種苗在栽前要進行消毒。多用300倍代森鋅浸蘸根部,浸蘸后立即撈出晾干并及時栽種。
3、田間管理
(1)除草和培土:三七為淺根植物,根系多分布于15厘米的地表層,因此不宜中耕,以免傷及根系。幼苗出土后,畦面雜草應及時除去,在除草的同時,如發(fā)現(xiàn)根莖及根部露出地面時應進行培土。
(2)淋水、排水:在干旱季節(jié),要經(jīng)常淋水保持畦面濕潤,淋水時應噴灑,不能潑淋,否則造成植株倒伏。在雨季,特別是大雨過后,要及時除去積水,防止根腐病及其它病害發(fā)生。
(3)搭棚與調節(jié)透光度:三七喜陰,人工栽培需搭棚遮蔭,柵高1.5~1.8米,棚四周搭設邊棚。棚料就地取材,一般用木材或水泥預制行條作棚柱,柵頂拉鐵絲作橫梁,再用竹子編織成方格,鋪設棚頂蓋。棚透光多少,對三七生長發(fā)育有密切影響。透光過少,植株細弱,容易發(fā)生病蟲害,而且開花結果少;透光過足葉片變黃,易出現(xiàn)早期凋萎現(xiàn)象一般應掌握“前稀、中密、后稀”的原則,即春季透光度為60%~70%,夏季透光度稍小,為45%~50%,秋季氣溫轉涼,透光度逐漸擴大為50%~60%。
(4)追肥:三七追肥要掌握“多次少量”的原則。一般幼苗萌動出土后,撒施2-3次草木灰,每畝用50~100千克,以促進幼苗生長健壯。4-5月施1次混臺有機肥(廄肥、草木灰2:1),每畝用2000千克,留種地塊加施過磷酸鈣15千克,以促進果實飽滿。冬季清園后,每畝再施混合肥2 000-3 000千克。
(5)打薹:為防止養(yǎng)分的無謂消耗,集中供應地下根部生長,于7月出現(xiàn)花薹時,摘除全部花薹,可提高三七產(chǎn)量。打薹應選晴天進行。三七屬喜陰植物。喜冬暖夏涼的環(huán)境,畏嚴寒酷熱;喜潮濕但怕積水,土壤含水量以22%-40%為宜。夏季氣溫不超過35℃,冬季氣溫不低于零下5℃,均能生長,生長適宜溫度18-25℃。三七對土壤要求不嚴,適應范圍廣,但以土壤疏松、排水良好的砂壤上為好。凡過黏、過砂以及低洼易積水的地段不宜種植。忌連作,土壤酸堿度4.5-8。 一年生三七只有1枚掌狀復葉;二年生有2-3枚掌狀復葉,每校由5-7片小葉構成,開始抽薹開花;三、四年生三七一般生3-5枚掌狀復葉,每枚多數(shù)由7片小葉構成,少數(shù)多達9片小葉。五年以上的三七,復葉數(shù)可達6枚。各年生掌狀復葉的多少受生長發(fā)育條件影響,營養(yǎng)充足,發(fā)育條件適宜,掌狀復葉數(shù)多。 各年生三七,在產(chǎn)區(qū)是2-3月出苗,出苗期10-15天。三七出苗后便進入展葉期,展葉初期莖葉生長較快,通常15-20天株高就能達到正常株高的2/3,其后莖葉生長緩慢,隨著萌發(fā)出苗一次性長出,一旦形成的芽胞成長出的莖葉受損傷,地上就無苗。 三七對光敏感,喜斜射、散射、漫射光照,忌強光。一般透光度以30%為宜。光照過弱,植株徒長,葉片柔軟,主根增長緩慢,容易得病;光照過強,植株矮小,葉片容易灼傷。 三七種子具后熟性,保存在濕潤條件下,才能完成生理后熟而發(fā)芽。種子發(fā)芽適溫為20℃左右。種子在自然條件下的壽命為15天左右,種子一經(jīng)干燥就喪失生命力,因此,宜隨采隨播,或層積處理。我外婆家院子里種了一棵,后來越來越多,不用管它,保持土壤濕潤,泥土和沙石混合的土質比較適合種植,偶爾在根附近埋點瓜皮果屑什么的,長的很旺盛,很好養(yǎng)的
9,三七藥材怎么種
1、選地、整地:宜選坡度在5-15度的排水良好的緩坡地,富含有機質的腐殖質土或砂壤土。農(nóng)田地前作以玉米、花生或豆類為宜,切忌茄科作前作。地塊選好,要休閑一至半年,多次翻耕,深15~20厘米,促使土壤風化。有條件的地方,可在翻地前鋪草燒土或每畝施石灰100千克,作土壤消毒。最后一次翻地每畝施充分腐熟的廄肥5000千克,餅肥50千克,整平耕細,作畦,畦向南,畦寬1.2-1.5米,畦間距50~150厘米,畦長依地形而定,畦高30-40厘米,畦周用竹竿或木棍攔擋,以防畦士流坍,畦面呈瓦背形。 2、繁殖方法:用種子繁殖。 (1)選種種子處理:每年10-11月,選3—4年生植株所結的飽蔭成熟變紅果實,摘下,放人竹篩,搓去果皮,洗凈,晾干表面水分。用65%代森鋅400倍液,或50%托布津1000倍液浸種10分鐘消毒處理。三七種子干燥后易喪失生命力,因此,應隨采隨播或采用層積處理保存。 (2)播種:用工具劃印行,以行株距6厘米×5厘米進行點播,然后均勻撒一層混合肥(以腐熟農(nóng)家肥或與其它肥料混臺),畦面蓋一層稻草,以保持畦面濕潤和抑制雜草生長,每畝用種7萬-10萬粒,折合果實10~12千克。 如播種澆水后采取覆蓋銀灰色地膜的方法,可起到明顯的增產(chǎn)和良好的保水節(jié)肥等效果。 (3)苗期管理和移栽:天氣干旱時,應經(jīng)常澆水,雨后及時排去積水,定期除草。苗期追肥一般以磷肥為主,通常追施3次,第一次在3月份苗出齊后進行,后2次分別在5月、7月進行。苗期天棚透光度要根據(jù)不同季節(jié)的光照度變化加以調節(jié)。三七育苗一年后移栽,一般在12月至翌年1月移栽。要求邊起苗、邊選苗、邊移栽。起根時,嚴防損傷根條和芽胞。選苗時要剔除病、傷、弱苗,并分級栽培。三七苗根據(jù)根的大小和重量分三級:千條根重2千克以上的為一級;千條根重1.5~2千克的為二級;1.5千克以下的為三級。移栽行株距:一、二級為18厘米×15~18厘米;三級的為15厘米×15厘米。種苗在栽前要進行消毒。多用300倍代森鋅浸蘸根部,浸蘸后立即撈出晾干并及時栽種。 3、田間管理 (1)除草和培土:三七為淺根植物,根系多分布于15厘米的地表層,因此不宜中耕,以免傷及根系。幼苗出土后,畦面雜草應及時除去,在除草的同時,如發(fā)現(xiàn)根莖及根部露出地面時應進行培土。 (2)淋水、排水:在干旱季節(jié),要經(jīng)常淋水保持畦面濕潤,淋水時應噴灑,不能潑淋,否則造成植株倒伏。在雨季,特別是大雨過后,要及時除去積水,防止根腐病及其它病害發(fā)生。 (3)搭棚與調節(jié)透光度:三七喜陰,人工栽培需搭棚遮蔭,柵高1.5~1.8米,棚四周搭設邊棚。棚料就地取材,一般用木材或水泥預制行條作棚柱,柵頂拉鐵絲作橫梁,再用竹子編織成方格,鋪設棚頂蓋。棚透光多少,對三七生長發(fā)育有密切影響。透光過少,植株細弱,容易發(fā)生病蟲害,而且開花結果少;透光過足葉片變黃,易出現(xiàn)早期凋萎現(xiàn)象一般應掌握“前稀、中密、后稀”的原則,即春季透光度為60%~70%,夏季透光度稍小,為45%~50%,秋季氣溫轉涼,透光度逐漸擴大為50%~60%。 (4)追肥:三七追肥要掌握“多次少量”的原則。一般幼苗萌動出土后,撒施2-3次草木灰,每畝用50~100千克,以促進幼苗生長健壯。4-5月施1次混臺有機肥(廄肥、草木灰2:1),每畝用2000千克,留種地塊加施過磷酸鈣15千克,以促進果實飽滿。冬季清園后,每畝再施混合肥2 000-3 000千克。 (5)打薹:為防止養(yǎng)分的無謂消耗,集中供應地下根部生長,于7月出現(xiàn)花薹時,摘除全部花薹,可提高三七產(chǎn)量。打薹應選晴天進行。三七栽培技術
來源:三七信息港
(一)整地及造園
1、整地
播種前進行三犁三耙,并經(jīng)陽光充分暴曬,以盡量殺滅土壤內的病菌和蟲卵。
2、土壤處理
為預防根部病害及根莖部病害,在播種或移栽時,結合倒土和理廂,每平方米施用50%多菌靈或50%敵克松10—15克,為兼治地下害蟲可加施50%辛硫磷500—800倍液噴于廂面。
3、造園
一般按1.7m×1.7m打點栽叉,鋪上大桿(或鐵線),固定每空放置4—5根小桿,鋪蓋頂棚草(或作物稿桿),加2—3根壓條,調光,固定。應注意蔭棚透光度盡量做到均勻一致。(見建造一畝三七傳統(tǒng)蔭棚所需材料表)
(1) 蔭棚高度
一般以距地面1.8左右,距溝底2米左右為宜。
(2)蔭棚透光度
海拔1500米以下以8%—10%為宜,海拔1600米以上以10%—15%為宜。
4、作床
平地、緩坡地床高為20厘米—25厘米,坡地床高為15厘米—20厘米,床寬為120厘米—140厘米。床型做成板瓦形,床土做到下松上實,以增加土壤通透性。
(二)播種
為提高三七種苗質量,播種時應進行種子分級。(見三七種子分級表)
1、種子分級
2、播種時間
一般以12月中下旬至翌年1月中下旬為宜。
3、種子處理或包衣處理
在播種或移栽時,用64%殺毒礬800—1000倍液,或58%瑞毒錳鋅500—800倍液,或1.5%多抗霉素200ppm浸種20—30分鐘,撈出晾干播種,能取得較好的防病效果,同時加入500ppm稀土進行種子處理,能明顯促進三七幼苗生長,提高三七種苗產(chǎn)量。包衣種子采用三七專用包衣劑進行包衣,不再進行種子處理。
4、播種密度
4厘米×5厘米或5厘米×5厘米為宜,每畝播種量18—20萬粒。
5、播種方法
用自制打穴器在床面打出淺穴,人工點播或三七專用播種機機播。
6、覆土蓋肥
用過篩的細土拌農(nóng)家肥或火土將三七種子覆蓋,以見不到種子為宜。
(三)種苗移栽
1、一分級移栽
種苗分級移栽對三七果實產(chǎn)量和塊根產(chǎn)量有明顯影響,實行分級移栽,有利于提高三七產(chǎn)量和質量。分級標準如下:
(1)一級種苗
單株重2.5克以上,休眠芽肥壯,根系生長良好,無病蟲感染和機械損傷;
(2)二級種苗
單株重1.25克—2.5克,休眠芽肥壯,根系生長良好,無病蟲感染和機械損傷;
(3)三級種苗
單株重0.75克—1.25克,休眠芽生長一般,根系生長一般,無病蟲感染和機械損傷;
2、起挖
可根據(jù)移栽時間而定,一般為12月中下旬至翌年1月中下旬。用自制竹條或木棍削尖后從床面一邊向另一邊順序起挖。如土壤過于干燥板結,應澆一次透水后隔3天再挖。起挖時應避免損傷種苗。受損傷的種苗和受病蟲危害的種苗在起挖時應清除單獨存放。
3、移栽時間
一般現(xiàn)挖現(xiàn)栽,避免種苗放置時間過長,以12月中下旬至翌年1月中下旬為宜。
4、種苗處理
移栽時,用64%殺毒礬800—1000倍液,或58%瑞毒霉錳鋅500—800倍液,或1.5%多抗霉素200ppm浸種10—15分鐘,撈出帶藥液移栽,對三七苗期根腐病有較好的防治效果。
5、定植密度
一般以10厘米×12.5厘米—10厘米×15厘米為宜,每畝種植密度為2.6萬株—3.2萬株。根據(jù)種苗大小、氣候條件、土壤質地等不同情況可作相應調整。
6、移栽方法
將種苗分級,各級種苗分批移栽。坡地、緩坡地由低處向高處放苗,第一排種苗的根部全部向坡下方,第二行開始根向坡上方,芽向下方,床邊的一排則根朝內,芽朝外方放置。
7、覆土
用細碎、疏松、濕潤的土壤將三七種苗覆蓋,以將整個種苗蓋完,根、芽不外露為宜。
(四)施底肥(詳見施肥技術)
(五)蓋保廂草
將山草、作物稿桿等切成5厘米—10厘米長,均勻鋪蓋于床土表面,以床土或底肥不外露為原則。干旱地區(qū)或冷涼地區(qū)可采用地膜覆蓋。地膜覆蓋可大大減少水分蒸發(fā)和肥料用量,提高出苗率,增加產(chǎn)量。
(六)澆水
在干旱、半干旱地區(qū),三七播后應及時澆透水1次,使土壤水分一直保持在25%—30%左右。以后每隔5—7天澆1次,直至雨季來臨。地膜覆蓋栽培僅需澆1—2次水,出苗時揭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