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七怎么移植,三七種苗怎么移栽才能成功 三七種植條件有哪些
發(fā)布時間:2022-05-31 05:51
編輯:網(wǎng)絡
點擊:225
三七種苗怎么移栽才能成功三七種植條件有哪些三七種苗移栽方法:三七苗,通常高8~15厘米,經(jīng)過一年的生長發(fā)育成為子條,用作種苗。一年生三七苗,也叫一年七。三七子條的起苗時間:從12月的中下旬~翌年1月中下旬,因此時三七的休眠芽還未萌動。三……
1,三七種苗怎么移栽才能成功 三七種植條件有哪些
三七種苗移栽方法:三七苗,通常高8~15 厘米,經(jīng)過一年的生長發(fā)育成為子條,用作種苗。一年生三七苗,也叫一年七。三七子條的起苗時間:從12月的中下旬~翌年1月中下旬,因此時三七的休眠芽還未萌動。三七子條起苗方法:可以用削尖的竹條或木棍,從苗床面的一邊向另一邊,將一年生三七子條挖起。消毒后,用水沖洗晾干移栽。將山草、松葉、作物桔桿等切成5~10厘米長,均勻鋪蓋于床面,以床面土不外露為準。
二年生三七移栽后的注意事項:在每年的12月份種苗移栽,稱二年七。二年生三七,一般在3~4月份出苗展葉,5月中下旬莖頂逐漸出現(xiàn)花芽、現(xiàn)蕾、抽薹,8~9月份開花結籽,10月下旬紅籽逐漸成熟,11~12月份即可采收播種,紅籽采摘下棵后的三七進入休眠階段,等待第二年2~3月份發(fā)芽展葉。
2,三七可以移植么什么環(huán)境下生長請幫助
三七都生于山坡叢林下,種植于海拔400~1800米的森林下或山坡上人工蔭棚下。因此三七是沒有野生的 。
三七對生長環(huán)境十分挑剔,喜溫暖而陰蔭濕的環(huán)境,怕嚴寒和酷暑,也畏多水。土壤為疏松紅壤或棕紅壤,微酸性;年平均氣溫16.0~19.3℃為宜。生長期間若氣溫持續(xù)3-5天,在30℃以上,植株易發(fā)病。栽培地宜選東坡,坡度5°-15°為宜。在低洼地種植易發(fā)生根腐病。本品屬于含糖類,受潮易發(fā)霉、蟲蛀,但干燥貨品耐儲存,最長可達十年之久。三七的生長對土壤和氣候有極高的要求。主要表現(xiàn)在,三七不能連種,栽種過三七的土地必須經(jīng)過至少10年的休整才能夠再次種植。
云南在1000~1600m;廣西在700~1000m地區(qū)栽培。三七是一種生命力比較頑強的植物,是可以移植的,移植后澆點水密住根部以防漏風,不要在陽光下暴曬,在陰涼通風處放一周后在見陽光,這樣就會活了。
3,田七如何種植
田七種植經(jīng)驗介紹如下:
1.整地育苗:
育苗地應選擇南向不擋風的坡地,最好是砂質土或腐殖質豐富的帶鈣質輕粘土,土壤疏松,排水良好。整地要細,耕深20厘米以上。起畦,畦高23~27厘米,寬1.2~1.3米。種子采用點播,粒距2厘米×4厘米。播后蓋一層薄軟草或松散牛欄糞。
2.移苗種植:
田七苗1年后可移植,育苗地蓋上2米高的天棚,棚頂和四周蓋一層草,透光度50%。移植宜在“大雪”至“冬至”期間進行,當天起苗當天種下。株行距18厘米×15厘米或21厘米×18厘米,溫度高的地方不宜過密。種植前施足基肥(牛糞、化肥、草木灰等混合堆漚腐熟)。化肥以磷肥為主,不能多施氮肥,否則易得爛根病。
3.管理方法:
根據(jù)田七生長狀況和氣候調節(jié)天棚。天棚過厚易得立枯病。要及時除草。施肥以多次少量為宜,以草木灰、牛糞為主。加強防治病蟲害,每畝每次施40~50公斤草木灰混合5公斤石灰粉,每隔4天施1次,施3次后即可噴1∶300倍波爾多液,每隔7天噴1次,對防治立枯病、炭疽病、爛根病都很有效果。若發(fā)現(xiàn)蚜蟲、蚧殼蟲,則用樂果1000倍液噴施防治。
4,如何栽種三七
栽種三七:
〈一〉.選地:三七屬五加科人參屬植物,生長周期較長,喜陰涼潮濕的氣候.
二〉.整地及大棚搭建: 三七種苗移栽要求在12月至第二年l月現(xiàn)挖現(xiàn)移栽。因為三七的休眠期為60—90天,如在立春節(jié)令時還未播種完,會因氣候二影響其出苗率及正常生長,造成無可挽回的經(jīng)濟損失。同時不要將雜草堆放在地里燒成灰,因為堆放雜草焚燒的地方會因土地燒焦而造成三七出苗不齊。
〈三〉.栽種: 大棚搭建好,做好墑(墑寬1.2—1.4m,高15—20cm),栽種規(guī)格10×13—15cm,種植密度2.6—3.2萬株/畝。移栽前施用底肥(每控1.5至2市斤鈣鎂磷肥做基肥,這樣有利于來年三七出苗期根部養(yǎng)分的吸收);消毒殺蟲:(用5%的辛硫磷顆粒施撒于墑面上,以防三七苗在休眠期被地下害蟲咬吃)。在移栽三七種苗時做到壞的不栽,挖爛的不栽,芽被損壞的不栽,太小、根系不好的不栽。栽種完蓋土幷用松毛葉撒于墑面上,以保濕防凍.
〈四〉.管理: 三七播種后要到3—4月才出苗,栽完之后應及時進行人工澆水,方法用噴頭淋澆至墑面流水為止,一般一個月澆2—3次透水。這樣,栽種好的三七苗成活率要好些。
5,怎樣移植三七
藤三七,又稱洋落葵,屬于落葵科多年蔓生植物,原產(chǎn)于巴西,在我國很多地區(qū)均有種植,尤其在南方地區(qū)種植較多。其栽培容易,病蟲害發(fā)生少且營養(yǎng)高、口味好,含有豐富的Va和Vc,具有滋補、壯腰膝、消散痰、活血、健胃保肝等作用,是天然的綠色保健兼藥用食品,值得大力推廣、種植及食用。 藤三七耐熱,喜溫暖濕潤、半陰的氣候,忌強光照。對土壤要求不嚴,耐旱,耐澇。生命力旺盛,葉即使不采摘,下部葉片也不黃化,而且葉片越來越大。其生長適溫25—30℃,遇0℃以下低溫或霜凍,地上部份即死亡,在南方地區(qū),地下部份能越冬,北方地區(qū)地下部份不能越冬。因此,南方多采用露地栽培,北方則多采用溫室栽培。 藤三七可在3—4月采用株芽或扦插繁殖。苗齡30天左右,即可移植到土地肥沃、半陰的地塊。移植前種植地畝施腐熟農(nóng)家肥3000—5000kg,復合肥50—100kg作基肥,整1.5m寬的高畦,雙行植,株距40cm左右。 成活后要及時中耕除草、澆水施肥。生長初期打頂,可促進側枝的發(fā)生,株芽和花穗要及時摘去,否則消耗植株的營養(yǎng)。在炎烈的夏季,光照過強時,可選用透光率50—60%的遮陽網(wǎng)遮蔭,有利于植株營養(yǎng)生長,提高商品質量。 藤三七可收獲葉片、嫩梢、株芽和塊根。在生長初期可零星采收葉片和嫩梢;在生產(chǎn)盛期,可大量采收葉片和嫩梢,但以不影響植株生長為度。采收時以產(chǎn)品不老化為標準。塊根一般秋后或換茬作為輔藥用時收獲;株芽可待植株長大后隨時收獲。 藤三七很少發(fā)生病蟲害,其主要病害是褐斑,被害葉片上病斑近圓形,邊緣近紫紅色,邊界清晰,易穿孔,嚴重時病斑密布,不能食用。防治方法:一是適當密植,注意通風,控制澆水量;二是噴施植寶素7500倍液,促使植株早生快發(fā);三是發(fā)病初期噴施75%百菌清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50%速克靈2000倍液。
6,藤三七怎么移植
藤三七又名田三七、豆腐菜、新藤菜,屬落葵科多年生草本植物。藤生,肉質葉,以嫩葉及梢供食用,質脆嫩滑,有落葵味。營養(yǎng)豐富,蛋白質含量,梢2.61%,葉1.55%。每100g鮮葉含維生素c31.36。藤三七病蟲害少,塊莖有活血、散瘀作用,是一種保健蔬菜。 特征特性 藤三七是藤生纏繞植物,任其生長,藤蔓長2m以上,夏秋季開花,花淡黃色。不斷采摘梢和葉的,不纏繞,不開花。葉扇形,互生,肥厚,深綠色,全緣,有短葉柄,葉長7.36cm,寬5.24cm,厚0.82mm。藤褐色,粗5.3mm,梢青赤色。節(jié)間長,基部1.54cm,梢部8cm。近地的藤及頭和根都長有許多塊莖,形似田七,塊莖上長出根和腋芽,長大成為新的獨立體。 藤三七適應性廣,在廣州地區(qū)生長表現(xiàn)較耐寒,既喜陽光,又較耐陰。一年四季生長良好,春秋兩季生長旺盛,常年采收供應,產(chǎn)量高,是一種低投入高產(chǎn)出的蔬菜。 栽培要點: 藤三七可用種子有性繁殖和用株芽、塊莖無性繁殖。在廣州地區(qū)因常年采收而不開花結籽,采用株芽扦插或塊莖無性繁殖,一般在春秋兩季進行,可育苗移栽或直接扦插。選擇排灌良好,水源方便,土質疏松的地塊種植。種植前充分翻耕整地,施足底肥,667m2施腐熟有機肥1000-1500kg與土混勻,起畦種植。種植密度為株距25cm,行距30cm,選擇健壯株芽用托布津1500倍液浸30min(分鐘)殺菌防病。種植后澆足水,蓋涼爽紗保濕促早生快發(fā)。 田間管理有設支架留長藤蔓和不設支架留短藤蔓兩種管理方式,留長藤蔓的用籬竹作支架,讓藤蔓上架后才摘梢,在架上長葉。留短藤上架后才摘梢,在架上長葉。留短藤蔓的,當蔓長到25-30cm長時摘去梢端,讓其在地面上長葉。 藤三七種一次可連續(xù)采收二三年再更新,因此,田間管理與采收同步進行。除在種植時施足底肥外,每年1月和7月各施一次優(yōu)質腐熟有機肥500kg/667m2,結合松土,清溝,培土,將裸露的頭和塊莖覆蓋。平時每采收一次隨即667m2施一次三元復合肥15kg、尿素5 kg或腐熟人畜糞尿500kg,并拔除雜草,同時噴藥防治蛇眼病和菌核病。在高溫強光日曬和凍害影響生長,以獲得優(yōu)質高產(chǎn),年667 m2產(chǎn)量3000-4000kg。藤三七,一般都是用的枝插法,選取健壯的枝條,要有2-3個節(jié),在其節(jié)下部約5MM處剪下,摘去下部葉片,插入基質中,選取新梢2-3節(jié),帶2-3個小葉,做插穗,剪后立即插.
7,三七的種植方法
三七宜選坡度在5-15度的排水良好的緩坡地,富含有機質的腐殖質土或砂壤土種植。繁殖方法用種子繁殖,用新高脂膜拌種(可與種衣劑混用)驅避地下病蟲,隔離病毒感染,不影響萌發(fā)吸脹功能,加強呼吸強度,提高種子發(fā)芽率。整地下種后,再用新高脂膜600——800倍液噴霧土壤表面,可保墑防水分蒸發(fā)、防曬抗旱、保溫防凍、防土層板結,窒息和隔離病蟲源,提高出苗率。
三七育苗一年后移栽。要求邊起苗、邊選苗、邊移栽。幼苗移栽后,噴施新高脂膜,可有效保證地上水分不蒸發(fā),苗體水分不蒸騰,隔絕病蟲害,縮短緩苗期,快速適應新環(huán)境,健康成長。移栽定苗后的大田,要及時除草,松土,確保水肥充足,滿足植株營養(yǎng)供應。葉片開始擴展的時候,向葉面上噴施藥材根大靈,使葉面光合作用產(chǎn)物(營養(yǎng))向根系輸送,提高營養(yǎng)轉換率和松土能力,使根莖快速膨大,藥用含量大大提高。選地:三七多系家種,栽培土地宜選擇向陽山坡。土壤一般以沙質黑壤土為佳,灰土次之,紅土更次。粘土不宜栽培。選地是引種三七成敗的重要因素之一。宜選海拔700—1500米、東陽、坡度10—20度的山坡。海拔400米以上的低山區(qū)或丘陵平原地區(qū),病蟲害比較嚴重,而且葉片常出現(xiàn)早期脫落現(xiàn)象。經(jīng)驗證明,宜選陰涼通風,最好西面有高山遮陰的山坡為好。
搭棚:搭棚有兩種方法:一種是木柱、木橫梁結構的天棚,即用木條、竹條構成,棚高5.5—6尺。另一種是木柱鐵線結構醫(yī)`學教育網(wǎng)搜集整理的天棚,即用鐵絲代替橫梁,柱距8尺左右,每畝需木柱120—130根,棚的作用主要是調節(jié)光照和溫度。根據(jù)不同季節(jié)和溫度的高低而進行調整,春季日光投射的角度小,光較弱,可以稀蓋,一般透光度可為65%—75%,以后隨光照的增強和氣溫的升高而逐漸加密,一般北坡直射光少,可蓋稀些,南坡光強可蓋密些。
作畦:作畦一般需順坡向作畦,以利排水和田間操作。畦寬為1.8—2尺,畦高5—6寸,畦長可隨地形而定,溝寬1尺,畦面呈魚背形。作畦后,于畦面每畝施基肥30—50擔,基肥的比例為牛糞70%、草木灰30%。若有磷肥(過磷酸鈣、骨粉)再加30斤左右。基肥必須腐熟后施用,均勻撒布在畦面,與土壤充分混合。
選種播種:選三四年生三七所結的果實中成熟和飽滿的種子,在冬季10—11月間,隨采隨播,播醫(yī)`學教育網(wǎng)搜集整理后用以肥料混合之火土覆蓋一層,上面再蓋草皮一層,促進其種子發(fā)芽。采用點播方式,行株距為3×2寸或3×3寸,每畝需種28—32萬粒,覆土4—8分厚,稍壓后再覆蓋一層稻草(稻草要切成2—3寸小段,用石硫合劑消毒),以防止雜草生長和水分蒸發(fā),又可防止陰棚漏雨打爛畦面,影響幼苗生長。覆蓋厚度為0.3—0.5寸,覆蓋畦面約80%。
易地移植:三七在苗床生長一年后(俗稱“籽條”)必須易地移植。移植的新地須與苗床用同樣方法整理,最好在大雪或冬至期間進行。將苗床的“籽條”掘起,剪去莖葉,俗稱“棵子”放入穴中,施以混合肥一撮,覆蓋本土寸許,按7×6寸或8×6寸行距開溝,溝深1—1.5寸,栽苗時,使苗與溝底呈20—30度角,邊栽邊蓋土,厚度以不露出芽頭為準,不宜太厚,再蓋約0.3—0.5寸厚的碎草,以不見土為原則。
調整天棚:天棚透光度大小,對三七生長發(fā)育有著密切關系,透光度過小,植株細弱,容易發(fā)生病蟲害,而且開花結果也少;透光度過大,葉片變黃,易出現(xiàn)早期凋萎現(xiàn)象。一般春季透光度為60%—70%,夏季稍小為45%—50%,秋分后氣溫轉涼,透光度可逐漸擴大為50%—60%。
除草追肥:不論一年或兩年以上園地,必須做到見草必除。施肥每年至少4—5次,多則7—8次,約每隔1—2個月追肥一次,第一次約施草木灰150斤、草皮灰500斤,在出苗達70%時進行。第二次在4月份左右,展葉時,每畝施混合肥200斤(牛骨粉30斤、過磷酸鈣50斤,發(fā)酵后施用。)第三次在5月份,施混合肥200斤。第四次在7月份,施綠肥(將綠肥切碎漚制發(fā)酵),將發(fā)酵好的綠肥均勻撒布畦面。
冬季護理:主要是清除殘葉,稀疏圍籬(調整透光度為70%—80%),全面消毒一次(天棚、地面、圍籬全面用0.2—0.3度石硫合劑消毒),目的是為了調整棚內溫度、濕度和減少越冬病蟲。然后于畦面再撒混合肥1000—2000斤。 三七生于山坡叢林下。現(xiàn)多栽培于海拔800~1000m的山腳斜坡或土丘緩坡上。主產(chǎn)云南、廣西、四川。
植物形態(tài) 多年生草本,高達60cm。根莖短,莖直立,光滑無毛。掌狀復葉,具長柄,3~4片輪生于莖頂;小葉3~7,橢圓形或長圓狀倒卵形,邊緣有細鋸齒。傘形花序頂生,花序梗從莖頂中央抽出,長20~30cm。花小,黃綠色;花萼5裂;花瓣、雄蕊皆為5。核果漿果狀,近腎形,熟時紅色。種子1~3,扁球形。花期6~8月,果期8~10月。
采制 種后第3年冬季及夏末初秋采挖。去須根,曝曬至半干,用于搓揉,再曝曬,重復數(shù)次,置麻袋中加蠟打光。
性狀 根圓錐形、紡錘形或不規(guī)則塊狀,長1.5~5cm,直徑1.2~2cm。表面灰黃色或棕黑色,具蠟樣光澤,有不規(guī)則細紋及少數(shù)橫長皮孔;上部有數(shù)個瘤狀隆起的支根斷痕,頂端殘留根莖基。質堅實,擊碎后皮部與木部常分離;橫切面灰白色或黃棕色,皮部有棕色小點(樹脂道),味苦、微甜。
化學成分 含皂甙,主要為人參皂甙Rb1、Rg1 、Rg2和少量人參皂甙Ra、Rb2、Rb和Re。此外,尚含黃酮甙、淀粉、蛋白質、油脂等。
性味 性溫,味甘、微苦。
功能主治 散瘀止血,消腫定痛。用于各種內、外出血,胸腹刺痛,跌撲腫痛。
現(xiàn)在種植的比較多,且療效不如野生的田七,多用于成藥.
也可以根據(jù)實際的病蟲害情況實施藥劑防治,但很少發(fā)生此類情況三七?是可以入藥治外傷的那種嗎?長得像小圓蔥是不是?我家種了好幾顆哎,好像不需要什么特別的養(yǎng)法,就是充足的陽光、水分就可以了。
8,三七要如何種植
三七屬喜陰植物。喜冬暖夏涼的環(huán)境,畏嚴寒酷熱;喜潮濕但怕積水,土壤含水量以22%-40%為宜。夏季氣溫不超過35℃,冬季氣溫不低于零下5℃,均能生長,生長適宜溫度18-25℃。三七對土壤要求不嚴,適應范圍廣,但以土壤疏松、排水良好的砂壤上為好。凡過黏、過砂以及低洼易積水的地段不宜種植。忌連作,土壤酸堿度4.5-8。 一年生三七只有1枚掌狀復葉;二年生有2-3枚掌狀復葉,每校由5-7片小葉構成,開始抽薹開花;三、四年生三七一般生3-5枚掌狀復葉,每枚多數(shù)由7片小葉構成,少數(shù)多達9片小葉。五年以上的三七,復葉數(shù)可達6枚。各年生掌狀復葉的多少受生長發(fā)育條件影響,營養(yǎng)充足,發(fā)育條件適宜,掌狀復葉數(shù)多。 各年生三七,在產(chǎn)區(qū)是2-3月出苗,出苗期10-15天。三七出苗后便進入展葉期,展葉初期莖葉生長較快,通常15-20天株高就能達到正常株高的2/3,其后莖葉生長緩慢,隨著萌發(fā)出苗一次性長出,一旦形成的芽胞成長出的莖葉受損傷,地上就無苗。 三七對光敏感,喜斜射、散射、漫射光照,忌強光。一般透光度以30%為宜。光照過弱,植株徒長,葉片柔軟,主根增長緩慢,容易得病;光照過強,植株矮小,葉片容易灼傷。 三七種子具后熟性,保存在濕潤條件下,才能完成生理后熟而發(fā)芽。種子發(fā)芽適溫為20℃左右。種子在自然條件下的壽命為15天左右,種子一經(jīng)干燥就喪失生命力,因此,宜隨采隨播,或層積處理。三七為多年生宿根性草本植物,每年有一個生長周期。通常,兩年以上的三七在一個生長周期內有兩個生長高峰,4—6月的營養(yǎng)生長高峰和8—10月的生殖高峰。三七種子的發(fā)芽溫度為10—30℃,最佳溫度為20℃,種子的休眠期為45d—60d,種苗在休眠過程中需要經(jīng)一段時間的低溫處理才會萌發(fā),而且對光的反應非常敏感;傳統(tǒng)認為需要自然光照30%才能正常生長發(fā)育,故三七蔭棚有“三成透光,七成蔽蔭”之說;據(jù)最新研究表明,最適宜的三七棚透光度為8%—12%,超過17%三七的生長就會受到不利的影響!
三七從播種到收獲,要經(jīng)3年以上的時間;一年生三七的根通常用做種苗,從第二年的植株起便能開花結實,一般7月現(xiàn)蕾,8月開花,9月結實,10至11月果實分批成熟。
通過栽培實踐,了解到三七生長過程中,宜接受漫射光而切忌強烈陽光的直接照射。
三七是典型的陰生植物,這種生態(tài)習性與三七本身的組織構造特征相一致。具有豐富生產(chǎn)經(jīng)驗的七農(nóng),對三七生長發(fā)育期適宜的光照條件,大致為三成透光七成遮陰,在具體做法中又根據(jù)三七株齡及不同生育期中透光的需求而有所區(qū)別。根據(jù)一年中的氣候狀況及生育期特點,通過調整天棚上蔭蔽物的疏密程度,調節(jié)園內的透光度。例如在5月上旬,正值各類三七苗的生長初期,此時年降水量偏少,太陽輻射光較強,且日照時數(shù)長 ,為維護這一階段三七苗的正常生長,應適當加大蔭蔽度,棚內的透光度約為25-30%。進入雨季后,由于云量增多,大氣濕度增大,日照時數(shù)比春季減少,總輻射也較低,而三七正進入生長旺盛期,此時宜減少蔭蔽,加大園內的光照,透光度可增加到40%,具體控制園內蔭蔽度的多少,需根據(jù)當時當?shù)氐膶嶋H情況而定,切忌生搬硬套。
種植栽培
1、選地、整地:宜選坡度在5-15度的排水良好的緩坡地,富含有機質的腐殖質土或砂壤土。農(nóng)田地前作以玉米、花生或豆類為宜,切忌茄科作前作。地塊選好,要休閑一至半年,多次翻耕,深15~20厘米,促使土壤風化。有條件的地方,可在翻地前鋪草燒土或每畝施石灰100千克,作土壤消毒。最后一次翻地每畝施充分腐熟的廄肥5000千克,餅肥50千克,整平耕細,作畦,畦向南,畦寬1.2-1.5米,畦間距50~150厘米,畦長依地形而定,畦高30-40厘米,畦周用竹竿或木棍攔擋,以防畦士流坍,畦面呈瓦背形。
2、繁殖方法:用種子繁殖。
(1)選種種子處理:每年10-11月,選3—4年生植株所結的飽蔭成熟變紅果實,摘下,放人竹篩,搓去果皮,洗凈,晾干表面水分。用65%代森鋅400倍液,或50%托布津1000倍液浸種10分鐘消毒處理。三七種子干燥后易喪失生命力,因此,應隨采隨播或采用層積處理保存。
(2)播種:用工具劃印行,以行株距6厘米×5厘米進行點播,然后均勻撒一層混合肥(以腐熟農(nóng)家肥或與其它肥料混臺),畦面蓋一層稻草,以保持畦面濕潤和抑制雜草生長,每畝用種7萬-10萬粒,折合果實10~12千克。
如播種澆水后采取覆蓋銀灰色地膜的方法,可起到明顯的增產(chǎn)和良好的保水節(jié)肥等效果。
(3)苗期管理和移栽:天氣干旱時,應經(jīng)常澆水,雨后及時排去積水,定期除草。苗期追肥一般以磷肥為主,通常追施3次,第一次在3月份苗出齊后進行,后2次分別在5月、7月進行。苗期天棚透光度要根據(jù)不同季節(jié)的光照度變化加以調節(jié)。三七育苗一年后移栽,一般在12月至翌年1月移栽。要求邊起苗、邊選苗、邊移栽。起根時,嚴防損傷根條和芽胞。選苗時要剔除病、傷、弱苗,并分級栽培。三七苗根據(jù)根的大小和重量分三級:千條根重2千克以上的為一級;千條根重1.5~2千克的為二級;1.5千克以下的為三級。移栽行株距:一、二級為18厘米×15~18厘米;三級的為15厘米×15厘米。種苗在栽前要進行消毒。多用300倍代森鋅浸蘸根部,浸蘸后立即撈出晾干并及時栽種。
3、田間管理
(1)除草和培土:三七為淺根植物,根系多分布于15厘米的地表層,因此不宜中耕,以免傷及根系。幼苗出土后,畦面雜草應及時除去,在除草的同時,如發(fā)現(xiàn)根莖及根部露出地面時應進行培土。
(2)淋水、排水:在干旱季節(jié),要經(jīng)常淋水保持畦面濕潤,淋水時應噴灑,不能潑淋,否則造成植株倒伏。在雨季,特別是大雨過后,要及時除去積水,防止根腐病及其它病害發(fā)生。
(3)搭棚與調節(jié)透光度:三七喜陰,人工栽培需搭棚遮蔭,柵高1.5~1.8米,棚四周搭設邊棚。棚料就地取材,一般用木材或水泥預制行條作棚柱,柵頂拉鐵絲作橫梁,再用竹子編織成方格,鋪設棚頂蓋。棚透光多少,對三七生長發(fā)育有密切影響。透光過少,植株細弱,容易發(fā)生病蟲害,而且開花結果少;透光過足葉片變黃,易出現(xiàn)早期凋萎現(xiàn)象一般應掌握“前稀、中密、后稀”的原則,即春季透光度為60%~70%,夏季透光度稍小,為45%~50%,秋季氣溫轉涼,透光度逐漸擴大為50%~60%。
(4)追肥:三七追肥要掌握“多次少量”的原則。一般幼苗萌動出土后,撒施2-3次草木灰,每畝用50~100千克,以促進幼苗生長健壯。4-5月施1次混臺有機肥(廄肥、草木灰2:1),每畝用2000千克,留種地塊加施過磷酸鈣15千克,以促進果實飽滿。冬季清園后,每畝再施混合肥2 000-3 000千克。
(5)打薹:為防止養(yǎng)分的無謂消耗,集中供應地下根部生長,于7月出現(xiàn)花薹時,摘除全部花薹,可提高三七產(chǎn)量。打薹應選晴天進行。我外婆家院子里種了一棵,后來越來越多,不用管它,保持土壤濕潤,泥土和沙石混合的土質比較適合種植,偶爾在根附近埋點瓜皮果屑什么的,長的很旺盛,很好養(yǎng)的
9,三七怎么種植的
【1】選地、整地:宜選坡度在5-15度的排水良好的緩坡地,富含有機質的腐殖質土或砂壤土。農(nóng)田地前 三七規(guī)模種植作以玉米、花生或豆類為宜,切忌茄科作前作。地塊選好,要休閑一至半年,多次翻耕,深15~20厘米,促使土壤風化。有條件的地方,可在翻地前鋪草燒土或每畝施石灰100千克,作土壤消毒。最后一次翻地每畝施充分腐熟的廄肥5000千克,餅肥50千克,整平耕細,作畦,畦向南,畦寬1.2-1.5米,畦間距50~150厘米,畦長依地形而定,畦高30-40厘米,畦周用竹竿或木棍攔擋,以防畦士流坍,畦面呈瓦背形。 【2】繁殖方法:用種子繁殖。 (1)選種種子處理:每年10-11月,選3—4年生植株所結的飽蔭成熟變紅果實,摘下,放人竹篩,搓去果皮,洗凈,晾干表面水分。用新高脂膜800倍液浸種10分鐘消毒處理(可與種衣劑混用),驅避地下病蟲,隔離病毒感染,不影響萌發(fā)吸脹功能,加強呼吸強度,提高種子發(fā)芽率。三七種子干燥后易喪失生命力,因此,應隨采隨播或采用層積處理保存。 (2)播種:用工具劃印行,以行株距6厘米×5厘米進行點播,然后均勻撒一層混合肥(以腐熟農(nóng)家肥或與其它肥料混臺),畦面蓋一層稻草,以保持畦面濕潤和抑制雜草生長,每畝用種7萬-10萬粒,折合果實10~12千克。 如播種澆水后采取覆蓋銀灰色地膜的方法,可起到明顯的增產(chǎn)和良好的保水節(jié)肥等效果。 (3)苗期管理和移栽:天氣干旱時,應經(jīng)常澆水,雨后及時排去積水,定期除草。苗期追肥一般以磷肥為主,通常追施3次,第一次在3月份苗出齊后進行,后2次分別在5月、7月進行。苗期天棚透光度要根據(jù)不同季節(jié)的光照度變化加以調節(jié)。三七育苗一年后移栽,一般在12月至翌年1月移栽。要求邊起苗、邊選苗、邊移栽。起根時,嚴防損傷根條和芽胞。選苗時要剔除病、傷、弱苗,并分級栽培。三七苗根據(jù)根的大小和重量分三級:千條根重2千克以上的為一級;千條根重1.5~2千克的為二級;1.5千克以下的為三級。移栽行株距:一、二級為18厘米×15~18厘米;三級的為15厘米×15厘米。種苗在栽前要進行消毒。多用300倍代森鋅浸蘸根部,浸蘸后立即撈出晾干并及時栽種。 【3】田間管理 (1) 除草和培土:三七為淺根植物,根系多分布于15厘米的地表層,因此不宜中耕,以免傷及根系。幼苗出土后,畦面雜草應及時除去,在除草的同時,如發(fā)現(xiàn)根莖及根部露出地面時應進行培土。 (2) 淋水、排水:在干旱季節(jié),要經(jīng)常淋水保持畦面濕潤,淋水時應噴灑,不能潑淋,否則造成植株倒伏。在雨季,特別是大雨過后,要及時除去積水,防止根腐病及其它病害發(fā)生。 (3) 搭棚與調節(jié)透光度:三七喜陰,人工栽培需搭棚遮蔭,柵高1.5~1.8米,棚四周搭設邊棚。棚料就地取材,一般用木材或水泥預制行條作棚柱,柵頂拉鐵絲作橫梁,再用竹子編織成方格,鋪設棚頂蓋。棚透光多少,對三七生長發(fā)育有密切影響。透光過少,植株細弱,容易發(fā)生病蟲害,而且開花結果少;透光過足葉片變黃,易出現(xiàn)早期凋萎現(xiàn)象一般應掌握“前稀、中密、后稀”的原則,即春季透光度為60%~70%,夏季透光度稍小,為45%~50%,秋季氣溫轉涼,透光度逐漸擴大為50%~60%。 (4)追肥:三七追肥要掌握“多次少量”的原則。一般幼苗萌動出土后,撒施2-3次草木灰,每畝用50~100千克,以促進幼苗生長健壯。4-5月施1次混臺有機肥(廄肥、草木灰2:1),每畝用2000千克,留種地塊加施過磷酸鈣15千克,以促進果實飽滿。冬季清園后,每畝再施混合肥2 000-3 000千克。 (5)打薹:為防止養(yǎng)分的無謂消耗,集中供應地下根部生長,于7月出現(xiàn)花薹時,摘除全部花薹,并向葉面上噴施藥材根大靈,促使葉面光合作用產(chǎn)物(營養(yǎng))向根系輸送,提高營養(yǎng)轉換率和松土能力,使根莖快速膨大,藥用含量大大提高,提高三七產(chǎn)量。打薹應選晴天進行。1、選地:三七多系家種,栽培土地宜選擇向陽山坡。土壤一般以沙質黑壤土為佳,灰土次之,紅土更次。粘土不宜栽培。選地是引種三七成敗的重要因素之一。宜選海拔700—1500米、東陽、坡度10—20度的山坡。海拔400米以上的低山區(qū)或丘陵平原地區(qū),病蟲害比較嚴重,而且葉片常出現(xiàn)早期脫落現(xiàn)象。經(jīng)驗證明,宜選陰涼通風,最好西面有高山遮陰的山坡為好。
2、搭棚:搭棚有兩種方法:一種是木柱、木橫梁結構的天棚,即用木條、竹條構成,棚高5.5—6尺。另一種是木柱鐵線結構的天棚,即用鐵絲代替橫梁,柱距8尺左右,每畝需木柱120—130根,棚的作用主要是調節(jié)光照和溫度。根據(jù)不同季節(jié)和溫度的高低而進行調整,春季日光投射的角度小,光較弱,可以稀蓋,一般透光度可為65%—75%,以后隨光照的增強和氣溫的升高而逐漸加密,一般北坡直射光少,可蓋稀些,南坡光強可蓋密些。
3、作畦:作畦一般需順坡向作畦,以利排水和田間操作。畦寬為1.8—2尺,畦高5—6寸,畦長可隨地形而定,溝寬1尺,畦面呈魚背形。作畦后,于畦面每畝施基肥30—50擔,基肥的比例為牛糞70%、草木灰30%。若有磷肥(過磷酸鈣、骨粉)再加30斤左右。基肥必須腐熟后施用,均勻撒布在畦面,與土壤充分混合。
4、選種播種:選三四年生三七所結的果實中成熟和飽滿的種子,在冬季10—11月間,隨采隨播,播后用以肥料混合之火土覆蓋一層,上面再蓋草皮一層,促進其種子發(fā)芽。采用點播方式,行株距為3×2寸或3×3寸,每畝需種28—32萬粒,覆土4—8分厚,稍壓后再覆蓋一層稻草(稻草要切成2—3寸小段,用石硫合劑消毒),以防止雜草生長和水分蒸發(fā),又可防止陰棚漏雨打爛畦面,影響幼苗生長。覆蓋厚度為0.3—0.5寸,覆蓋畦面約80%。
5、易地移植:三七在苗床生長一年后(俗稱“籽條”)必須易地移植。移植的新地須與苗床用同樣方法整理,最好在大雪或冬至期間進行。將苗床的“籽條”掘起,剪去莖葉,俗稱“棵子”放入穴中,施以混合肥一撮,覆蓋本土寸許,按7×6寸或8×6寸行距開溝,溝深1—1.5寸,栽苗時,使苗與溝底呈20—30度角,邊栽邊蓋土,厚度以不露出芽頭為準,不宜太厚,再蓋約0.3—0.5寸厚的碎草,以不見土為原則。
6、調整天棚:天棚透光度大小,對三七生長發(fā)育有著密切關系,透光度過小,植株細弱,容易發(fā)生病蟲害,而且開花結果也少;透光度過大,葉片變黃,易出現(xiàn)早期凋萎現(xiàn)象。一般春季透光度為60%—70%,夏季稍小為45%—50%,秋分后氣溫轉涼,透光度可逐漸擴大為50%—60%。
7、除草追肥:不論一年或兩年以上園地,必須做到見草必除。施肥每年至少4—5次,多則7—8次,約每隔1—2個月追肥一次,第一次約施草木灰150斤、草皮灰500斤,在出苗達70%時進行。第二次在4月份左右,展葉時,每畝施混合肥200斤(牛骨粉30斤、過磷酸鈣50斤,發(fā)酵后施用。)第三次在5月份,施混合肥200斤。第四次在7月份,施綠肥(將綠肥切碎漚制發(fā)酵),將發(fā)酵好的綠肥均勻撒布畦面。
8、冬季護理:主要是清除殘葉,稀疏圍籬(調整透光度為70%—80%),全面消毒一次(天棚、地面、圍籬全面用0.2—0.3度石硫合劑消毒),目的是為了調整棚內溫度、濕度和減少越冬病蟲。然后于畦面再撒混合肥1000—2000斤。